三体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国崛起1900 > 第四十八节 招人

第四十八节 招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台不用收税和审案的话,也就不需要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顶多找一个写文章的就够了,但同时写文章也可以找小吏啊,刀笔吏刀笔吏,笔头子不利索是做不来的。

“好了,我说了算。招,招吏员。年纪一定要小,最好是有功名的秀才。二十岁以下,能招多少招多少!”

杨潮摆摆手一副大权独揽的霸气总裁样。

当这么大官,手底下两个人,一个还是专管常关码头仓库的,职务上也就是个库管员,登莱青胶道啊,小半个山东的大老爷,手底下就俩人?后世烟台市的大老爷漂亮的女秘书,怕都得上百!

“是,是!”

后世的中国人总是觉得官太多,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中国的政府机构人员向来都算不上多。

后世的美帝,人家全国就业人口中每六个就有一个是政府雇员,除了军人、警察等外,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机关的人员。

可是没人说美帝行政机构臃肿,政府冗员太多,应该精简规模,反而大骂中国官多。

这不是老百姓没长眼睛,如果中国人像美国人一样,当猫跑到树上都可以喊来警察帮忙抓下来的时候,中国人也不会嫌弃公务员多了,因为没人嫌弃仆人多,可中国这些公仆,实在是太恶奴欺主了,一个个都跟大爷似的,自然让所谓的主人反感,觉得他们太多了。

也就是说,中国不是官多,而是不作为的官多,让百姓看的扎眼,真实数量其实不多,办实事的官员更加稀少。

两个小吏不敢顶嘴,伺候了不知道多少道台了,而且一把年纪的人了,早不是刺头了,刺头可干不来这活。

两人立刻就书写布告,要张贴到衙门口去。

“什么年代了,还写这个!登报,去天津、上海登报。哎,还是算了,手底下还是没人啊。”

杨潮一想要去上海天津登报,还得派个专人过去,就不由感慨手底下太单薄了,先写告示吧,写完了送去济南一份,就在山东境内广招英才,条件必须是秀才。

“招人,大量的招人!”

杨潮告诉两个吏员,吏员往往被称作小吏,但这两人却堪称老吏了,一个五十三,一个五十八了,都是老秀才,就这样听说他们依然是逢科必考,一心想中个举人。

“启禀大人,这吏员可是有成例的,我们登莱青道的吏员就两人,一个还是管码头的。”

没有治权,也就不需要去征粮收税,不需要审理案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吏员。海关监督其实也是一个闲职,海关早就被英国人控制了,从海关长到铃字手(海关底层巡查人员)的任命都是英国人赫德一手包办,海关道与其说是监督海关的运转,还不如说是负责跟洋人打好交道,应付洋人的,是一个不出事就好的差事。

“就算如今这又加一个胶州,也用不着招人,要是您想找师爷,一个也就够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