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136节

大明嫡子 第136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正是以此,长久之后,地方上便很容易形成,明明有朝廷正印的州府明堂主官,但地方上的很多事情,往往都要经由那些衙门里的老吏目,及其身后氏族的支持,才能办成一件事情。

久而久之,地方上也就形成了核心权力盘根错节,朝廷出现可笑的皇权不下乡的无奈局面。

当真是皇帝不愿意让自己的权柄,直接出现在地方上的乡野之中吗?

不知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不愿意,而是他们做不到。

一旦往后军转吏的目的达成,朱允熥更可以依次为基础,一步步的挤压地方上氏族们的话语权和在乡野之间的统治权。

朱元璋郑重的点头,表示了认可。

朱允熥则继续道:“孙儿以为,朝中这一次驿站改制,平日里售卖邮票等物,只能在应天或地方州府大城之中进行。这些收益朝廷自然是要拿大头的,但也要分润一些贴补给驿站里的吏目们。”

“如此,便是朝廷安置将士于驿站作为吏目,也不会短缺了钱钞支出来源。”

“另外,朝中还可以依照各处驿站每月发送接收信件、接待百姓商贾住宿、存货的数量,另外再发放一些赏钱。这般下来,原本的吏目和那些由将士转变成驿站吏目的兄弟们,也能再多得一些钱钞养家。”

军转吏。

在后世,这样的制度,可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大为盛行。

这时,他见老爷子面有疑虑。

朱允熥当即开口道:“爷爷,目下离着您万寿也没有多少时日,孙儿想着,这驿站改制的事情,还有推行售卖邮票,就限定在直隶之内。

而且这一次,您又将封赏四叔北征得胜将士的事情交给了孙儿来办。两件事刚好是撞在了一起,如何安置那些伤残将士的事情,不如也让孙儿就在直隶办了。

这是朱允熥刚刚突然想起来的事情。

此时将这件事情拿出来,对于老爷子和詹徽等部堂尚书们而言,是解决驿站往后可能出现的人手短缺,以及朝廷如何更好的奉养伤残将士的法子。

但对于朱允熥而言,却是往后深入改革朝堂制度和如何更妥善安置前线为大明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实验。

相较于朝中官员数量而言,大明朝最多的却是那些并无官职,却还在官府衙门里做事的吏目。

这些人往往都是地方大族子弟宿老,或是不曾能科考成功的老读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