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一百五十八回 找人扛竿

第一百五十八回 找人扛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了,“立竿见影”的扛竿之人是得了重金的,而陆仁也很清楚现在找荀氏来“扛竿”,就必须得给荀氏一族足够的好处才行,所以在考较许昌周边的农耕环境时,荀氏所在的颍川地区则是重点中的重点……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a href="http://m.bqg8.cc" target="_blank">http://m.bqg8.cc</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在濮阳屯田时,当地上下其实都已被吕布破坏得不成个样子,百姓心中都急盼官府能给他们领个好头,好让他们能尽复农桑安居乐业,所以濮阳的慕民榜一张贴出来马上就有大批失田失地的百姓赶来应募,再说得简单点,濮阳的情况近似于“破而入治”。

但许昌却不是这样。许昌虽然也经过战乱,但被破坏得并不算太大,其根本元气尚在。如果说濮阳是由破而入治的话,那许昌应该算是由乱而入治。

许昌的“乱”,指的是世家豪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势力与关系太乱。太多的世家豪族自倚其势,加上大多都有声望,与朝堂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因此都不怎么在乎官府政令。官府政令一下,这些世家豪族觉得对胃口就听一听,不对胃口连理都不会理,官府也拿他们没办法。

而这一类的世家豪族可不像濮阳田氏那么笨,濮阳田氏说白了只能算是个贼头,好歹在明面上还得听官府的。而许昌的这诸多世家豪族有舆论影响力,他们要是造起什么声势,那百姓们根本就不知是该听官府的还是得听这些豪族的。

现在这募民政令一下,这些豪族如果不表个态,百姓们就不知道该不该应募。万一做事做到一半,诸多的世家豪族联合起来抵制政令,百姓们就会跟着乱掉。而百姓要是一乱,事情不就变得相当之麻烦了吗?

再按史料的记载,曹操在迁都许昌之后曾经想杀几个人来立一立威,当中甚至还包括有当朝太尉杨彪这样的重量级角色。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曹操嫉贤妒能的小家子气表现,亦或者说是曹操在排除异已。而陆仁这几年混下来,却感觉曹操在这种情况下是必须得杀些人来立威,立威之后才能把许多政令有效的实施下去,换句话说曹操其实也有自己的无奈。不过曹操当时终究还是没能把这些人杀掉,也足以证明这一时期曹操碰上一些事的时候是有多么的无奈。

而现在的陆仁可没蠢到去背这些超级大黑锅的程度。毕竟陆仁算老几?往许昌这里一放诂计没谁会在意他,真要是惹着了这么多的世家与豪族,被这些人整得名声大臭特臭的陆仁可以不理会,反正再过几年他就回去了,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他的人身安全。

天晓得动了这些世家豪族的结果会是怎样,搞不好曹操最后会在陆仁帮曹操杀了人之后,曹操却顺手来个卸磨杀驴,既可安抚一下世家豪族,自己这里又大赚便宜。陆仁又不笨,不想背这种黑锅,所以相对于曹操急于求成的杀,陆仁决定采取的是比较温和的方法,至少按陆仁的推算不会引起世家豪族们太大的反应。

而对于现在这种发出了榜文却没人敢上前应募的情况,用陆仁的话说就有点像商秧的“立竿见影”,缺的只是那个敢去扛竿的带头人。只要有人看出扛竿的好处,敢为众人之先,那后面的人就会一起拥上来分点余羹。

当然这个扛竿之人必须得有份量,而陆仁会急急忙忙的跑去找荀攸,为的就是请荀攸代表着荀氏一族来出个头。现在陆仁要做的,则是尽快把许昌周边的耕田、水利考较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