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不宋 > 215.格局

215.格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吴公,您应该清楚,厢军制度于我大宋而言,如今已经是弊大于利,我是想,借着这个大工程,抽调两浙和两江的厢军来,即是有效利用劳动力,又可以在建设过程中对厢军进行改组,分流人员,达到裁军的目的。”

吴潜一听,约略抓到了一点什么,“如何分流?”

“您之前说,光是下游的水利完成后便有最少两万顷良田,那么全面建设好,岂不是最少都有五万顷,按照一户农家四十亩的标准,便可安置十二万户,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种地,因此我还打算成立专门用于建设的工程部队,运输团体,另外还有各种作坊,以及对县乡级别行政进行革新,又能容纳大量人员。”

赵孟启说得模糊,但吴潜想了想,好像挺有可行性的,但他还有疑问,“如此一来,开出的新田都用来安置厢军了,那钱粮如何筹措!?”

“这……”吴潜愣了,意识到自己忽略了用工问题。

此时的江浙地区,已经广泛种植占城稻,能够两季两熟,甚至三熟,太湖流域平均亩产达到了三石,而农民除了种地之外,绝大多数都还有桑蚕纺织和短期临工这样的副业。

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百姓个体生产力要比大宋其他地方高许多,意味着劳动力价格要更高。

宋初时,宋太祖规定,役使农夫须一天给米两升,定为全天下的标准,就连边境参与军资转运的民夫也是两升米,加若干盐菜钱。

但是范仲淹任职苏州时,因为兴修水利而役使农夫,却要给米三升。

注意,这是征役,不是雇佣,修建水利又是高强度劳动,如果按市场工钱来雇工,低于三百文是很难招到人的。

吴潜原本想着,每日给钱一百文,大约可以买米一斗,足够一家六口人的口粮了,但以工代赈的时候这样没问题,平常光景就不行了。

这么大的工程,最少也得动用十万劳动力,一年光是工钱就一千万贯了,他设想的两千万贯也就够两年,就算工期紧缩,也肯定是不够的。

随即,赵孟启开口了,“我的想法是,将整修水利与整顿厢军结合起来!”

“厢军?这个工程肯定需要动用一部分厢军的,但何来整顿一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