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启大明 > 第九章 风*流*眼(十二)

第九章 风*流*眼(十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丁一长叹了一声道:“若是不成的话,就把工宣队放下去,组织农会,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来弄吧,湖广、江西、浙江这腹地,先不碰了,咱们拖不起,大航海时代抢不到先手的话,欧洲那边的国家不会等我们,欧洲能人很多,你看舷炮设计,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唉。”

如果不能有效地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话,或者更为简单地说,不能实施土改,那丁一就要考虑暂时把这些地方孤立,先从两广、福建、四川入手了。

张玉皱了皱眉头,却向丁一问道:“但不论如何,远征舰队总是需要物资经费的。”

丁一也只能苦笑了,不过很快他就宽慰张玉:“不用太担心。”

不在于担不担心,问题始终会在,要出海就得有弹药补给,就得有粮食……这些其实还是次要的。更为重要的问题,单靠军方的舰队,是弄不成殖民的啊,如果没有民间的资本跟进,那才是大问题,打赢了却没有人力物力去抢领胜利果实,掠夺式的弄点钱和人口,实质上并不理想的——熊瞎子扳玉米,扳一个扔一个,到头来终归就是手上抓着那两个。

并非丁一是工作狂,而是有种压迫感在不断地推着他前行,到了现在,他真正的体会到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感觉了。=蜀地入藏是很艰难的,大量的地形考据就不必提起了,单七个字“大渡河横铁索寒”说的就是那入藏的必经之路,并且这年头可没有公路。

尽管此时这入藏咽喉还控制在大明手里,没有围追堵截,但这崎岖的山路和峻峭的山峰、湍急的河水,绝对是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在离京师至江浙路上接到的战报,运送粮食、弹药的民夫,就有二百多人永远地留在了这条路上,至于摔伤之类,虽然战报上没写数目,只提了两字“甚众”,就可知道是完全统计不过来,连护送的大明第一师官兵,都出现了两位数的非战损伤员了。

“先生这些日子都没停歇,可有定计?”张玉终归是能和丁某人沟通的人物,知道丁一在急什么,该调侃的调侃完了以后,也就关心起丁一在办的正经事。

丁一全然不见在外头的笑容,脸色极为苦涩地摇了摇头道:“只怕暂时是无计可施。”

“蜀地支应大明第一师二万余,于天府之国来说,应当还能支撑;不过舰队远征所需诸般物资,两广只怕就难以独力担负了。”张玉也是觉得头痛,广西是土改完成了几年,但是广西本来就是十万大山的所在,以前还是靠忠叔组织船队,贩占城稻过来养兵呢。现在土改弄完之后,这几年经营下来,能自给自足养着大明第四师就很不错了。

“如玉,你得下一趟广东。”丁一想了想,还是很艰难地做了这样的决定,“当时平黄萧养时,你和广东的士绅打过交道,去跟他们说一说,海贸的暴利,和海外的富饶。”说着张懋也被分派了差事,“你回京师去,尽快把想参与出海的勋贵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天津口那边集结。”

至于广东。又没个侯大苟,就算王盐山被丁一拿捏着,不再于里面使绊子,终归也只能慢慢推行。

“先生、姐姐,这不对啊!”张懋在边上听着,却就开口说道,“先前广西靠着贩来的占城稻养兵。现时能自给,那么贩来的粮草,不是就可以作为舰队所需的物资来调用么?”话还没说完。就“啊哟”一声惨叫,抱着头跳了起来。

这关节敢敲英国公张懋脑袋的,不必说,就是丁如玉了。

“越大越蠢。阿拉干那边多出三个陆战旅。都不用吃饭?”尽管丁如玉指挥新军,被胡山和容城书院出来的军官不断吐槽,但大的方面,她怎么说也是领兵这么久的,倒是尽在心中的。

不论是舰队的远征,还是大明第一师的入藏,都是需要粮草弹药的,这年头全靠人力。如果整个华夏都为战争机器服务那就还好说,如果这内部还有辄压、扯皮的事一再发生。那怎么弄啊?而江浙、江西、湖广这些士大夫阶层最为集中的地方,必定就是最为顽固的,丁一肯定得进行考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