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宋天官 > 第三十一章 州学(上)

第三十一章 州学(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仅仅四天,整整四千贯钱便堆在了沈谦面前,秦氏和金玲早就看呆了,而沈谦却没说什么,只是点头同意就这样了结,除去他们现在所住这栋小楼以外的全部家产都归沈诚所有,他不再要田产店产今后产生的半分孽息。这个结果让颜氏大感意外,不过恩断义绝也实在说不出“感谢”两个字了。

四千贯是什么概念,由于物价、物品等等原因也没法与现代直接对比,但在这个时代来说绝对是个成规模的地主了。独院大屋的房产才值一百贯,那还不是随便买?其他的东西自然更不用说。不过这些东西都不在沈谦眼里,到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把一些事告诉秦氏了,毕竟以后的事业必然要开的很大,要想永远瞒下去根本不可能。

如今秦氏已经拿儿子当主心骨了,虽说多少有些不情愿,但最后还是无奈的表示,只要别耽搁了学业,便由着沈谦去折腾。

有了这四千贯钱什么都好办了。虽然半个月时间不算长,但也能做不少事,莫家小店那边继续吊着人们的胃口,在莫老四炒菜技艺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菜品引起轰动,终于在一个合适机会将莫家炒菜的名义打了出来,彻底引爆舆情。

这种破天荒的事满大街的人都关系,同行们自然更关心,只不过时间太短,莫家又没什么要做大的明面动作,大家也只能先压住忐忑或者兴奋地心情观望了,以期在获得最完善资料的情况下一招而胜,获取最大利益。当然了,莫家也不是当真没动作,此时正在暗底下抓紧物色合适店面,准备先把根基打下来。

疏通了关系再面试在很多情况下也就是走个过场,不过大宋朝的官学不行。原因很简单,那里是未来天子门生的聚集地,你要没有真才实学还想进去?没门。

毕竟这不单单是州学一家的事,直接与州一级最重要的发解考试挂钩,每季每月的考试试卷不但州学教授、学谕一大帮子人要细查排序,淘汰冗员,就算州衙里的知州、通判等等进士出身的高官也会时不时的前来查问,万一逮着个忒不合格,滥竽充数,拿驴充马的废物点心,就算是州学教授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说起来沈谦的面子应该不小,苏轼亲传弟子秦觏秦三郎的把臂之交。可这没用,不说别的,就说苏轼前来西溪祭拜徐老太君时,他一个没有功名出身的小子连外围都靠不上,连仰慕已久的苏大胡子长什么样都没见着,就更别说搭上话了。秦觏倒是漏了两句说是在苏轼面前提到过沈谦,不过这事儿后来连提都没再提过,看样子人家忙得跟个轱辘似的苏轼根本就没往耳朵里去。

不过话说回来,沈谦的志向或者说沈迈对他的期望又不是巴结上哪个高官,也好靠门荫做官,认不认识苏轼其实没什么区别。而且不管是沈迈也好,秦觏也好,都对沈谦进州学的事信心满满。

怎么说呢……这小子别看岁数小,学问却很扎实,秦觏作为正牌出身的生员,而且还能当上苏轼的学生,科场上那是今科不中,下一科也必中的十足把握,学问自然不用说,经过与沈谦半个多月的接触,便发现这小子不但会看事儿,让人与之交往如沐春风,而且小小年纪早已经将科名内的书都读全了,准确的说是记全了,并且虽然只是偶有所露,但每每都有独到见解,让人不觉而悟。

…………………………………………………………………………………………………

这也正是秦觏愿意和沈谦交往的真实原因所在,他们读书人受“老祖宗”孔夫子的影响,天生里带着等级观念,你如果只是会来事儿,有眼色,在他们眼里始终不过市井小民,也只有在学问上可以被他们接纳,才能真正成为朋友。说起来有点势力,可就是这么现实。

然而秦觏也就能看到这些,沈谦底下很多事儿他看不见,这倒不是他俩关系不密切,而是在万事不周的情况下,很多情况沈谦连他老娘都得瞒着。

分家事件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这半个月里发生了很多事,秦氏虽然有严重把柄握在沈谦手里,但让她拿出四千贯也相当于要她半条命,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里,颜氏根本不敢在家里坐着。

李大官人那里自然不敢去问,但娘家却必须得跑,结果颜巽还只是摇头叹气,连连劝她破财消灾,息事宁人,而颜氏她二侄子颜益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在姑姑问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整个儿的靠到了沈谦一边,反正是沈谦怎么说他就怎么是,非得劝着姑姑把家产分给沈谦不可。这事儿颜氏自然是满心惧怕加满头雾水,但颜益心里门儿清,别说沈谦抓着他的把柄,就是沈谦那句“该颜益出还是该你颜氏出”都能吓他个半死,他可不想也没能力替姑姑出这四千贯。

最后颜氏实在无法可想了,可是却又舍不得手里的产业,只好求到颜巽头上,向他借钱来填窟窿。可是人家颜巽是做生意的人,当初劝了半天,颜氏都不肯定,现在自然可以理直气壮的亲兄妹明算账,虽然把钱借给了她,但明说要她立借据,虽然没象对别人那样黑要高利,但利息却一文也不能少,而且利息也实在说不上低,恨得颜氏差点没把颜巽吃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