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戏明 > 戏明 第136节

戏明 第136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意思是你个小吏告发上官,等同于子告父弟告兄!

看看,朱元璋对胥吏的恨竟超过了他对贪官的恨!

这也就决定了吏员出身在官场上注定要抬不起头。

经过文官们一百多年的不懈努力,吏员出身的官员已经逐步被他们从读卷官、御史等等差遣候选人里踢了出去。

大伙都表示这种需要有学问、有名望的官员来主持的工作不能让这些杂流染指。

谢迁得知文哥儿的《声律发蒙》教完了,便每日给他安排四书五经的诵读任务,表示不想让他浪费早上的大好时光。

文哥儿本就在读这几本科举教材了,有老师安排任务他也不虚,拿到诵读范围后又开始临池读书。

这次连成年的皂隶们也跟着来晨诵了。

他们本就识得不少字,能够胜任日常的文书工作,文哥儿总算是不必逐字逐字教起了。

他们这些人有些是清白人家出身被选上来服役、有些是考试没考好或者违反了学规被充为吏员,一般来说得干足九年才能回归本籍。

官吏二途愈发泾渭分明。

官是官,吏是吏!

不管是权利还是名声都相差甚远。

像唐伯虎卷入科举舞弊案后就被安排去浙江当小吏。

唐伯虎这样傲气的人自然是“耻不就”。

在这期间他们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

吏员虽然也有晋升途径,可不少人心里还是想等任满三期以后再去科场闯一闯。

这种官吏殊途、吏员出身低人一等的情况得追溯到太祖时期。

当年有人提议允许胥吏参加科举,朱元璋一口就否决了,说这些胥吏“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洪武年间有小吏揭发官员贪污受贿,朱元璋当场驳回说:“吏胥之于官长,犹子弟之于父兄,下讦其上,有乖名义,不足听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